| 光伏动态

从农光渔光风光到沙光 这家公司把光伏发电做到了极致

来源: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时间:2018-08-08

  作为一家纯粹的新能源企业,国家电投集团北京电力有限公司(简称“北京公司”,前身为华北分公司,2013年5月重新组建)自2016年10月成立以来,就专注新能源发展,在光伏发电模式创新方面,更是引领同业。
 
  无论是在平原、山地,还是在湿地、戈壁,北京公司的工程师们都能将光伏电站与当地生态环境结合,做到了既能发电又能改善环境。截至目前,北京公司已拥有农光互补、渔光互补、水面漂浮式、光伏治沙、屋顶分布式等模式的特色光伏电站。
 
  北京公司都有哪些让人称道的经验呢?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因地制宜减少土地利用
 
  梁头镇13MWp漂浮式光伏发电项目,是当时全球建成的最大水面漂浮光伏电站。位于天津市静海区梁头镇北张庄村小型水库内,全部采用基础底座为水箱,通过水箱的连结组成光伏方阵,避免了深水打桩,减少利用土地400多亩,同时增加了当地村民收入。与相同发电量的火电厂相比,每年节约标煤约4801吨。
 
  霍州白龙镇10MWp项目利用废弃的储灰场建设光伏电站,原本是一片煤渣黄土的储灰场,如今组件林立、绿草成荫,已然成为一片蓝色与绿色的“海洋”,真正实现了“变废为宝、点石成金”。利用废弃的矿山,在包头开工建设100MWp光伏领跑者项目。
 
  光伏治沙致力生态恢复
 
  内蒙古磴口50MWp光伏治沙项目,是国内首个光伏治沙项目。该项目充分利用乌兰布和沙漠资源和充足的光照优势,将光伏发电与沙漠治理相结合,在光伏板下面铺设滴灌设施,打造了光伏产业生态治理典范,让昔日的沙漠换了新颜。在总结内蒙磴口光伏治沙项目的基础上,北京公司相继在新疆区域建成吐鲁番50MWp、额敏60MWp、喀什40MWp戈壁沙漠光伏项目,为西北区域治沙固沙、生态保护探索出一条“光伏治沙”新模式。
 
  农(渔)光伏电站带动更多产业
 
  通过“一种资源、多个产业”的探索,北京公司促进了农业种植、渔业养殖和光伏发电互融互补,实现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多赢。
 
 
  太平镇160MWp“农光+渔光”光伏项目农光互补容量75MWp,渔光互补容量85MWp。充分利用了蔬菜大棚和鱼塘上方的空间,实现了农业生产和工业发电的有利结合。
 
  承德20MWp设施农业光伏发电项目利用光伏阵列下部及间隙的闲置土地建设温室大棚,开展农作物的种植。
 
  承德的光伏项目
 
  青口渔光互补光伏发电示范项目依托池塘养殖业,在池塘上方开发建设光伏电站,光伏阵列布置于养殖池塘内,鱼池被路梗分割成网格状,养殖多种海产品。
 
  风光互补整合优质资源
 
  北京公司的四子王旗20MWp、达茂旗百灵庙30MWp、乌拉特中旗川井20MWp项目同为风光同场电站,这些项目合理利用地面和高空,充分发挥风能和太阳资源的互补性,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设备,减少资金投入,实现了资源的最大程度整合。
 
  内蒙达茂特旗风光互补
 
  在发展特色光伏项目的同时,北京公司还在山西稷山建设50MWp光伏发电项目,在河北涉县建设20MWp光伏发电项目,属于典型的山地光伏;利用丘陵、荒地,在山西山阴建设50MWp光伏发电项目,占地约1800多亩;在天津静海、武清开发了4个共计约30MWp的屋顶分布式光伏电站,通过利用闲置的工商业厂区屋顶,所发电量优先被用户使用,余电上网,为生态治理、清洁高效、可持续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屋顶分布式光伏
 
  截至今年7月底,北京公司的新能源装机已达262.2万千瓦,项目遍及全国13个省市地区,在运项目62个,其中光伏场站34个共84.3万千瓦。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发展清洁能源改善生态环境
 
  不仅是造福百姓的责任担当
 
  更是国家电投坚持绿色发展的丰硕成果

特别声明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国际太阳能光伏网无关,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凡注明“来源:国际太阳能光伏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国际太阳能光伏网,转载时请署名来源。

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或其它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

微信 朋友圈

相关推荐

更多太阳能光伏信息推荐 >

图片正在生成中...

关闭

    退款类型:

    01.支付成功截图 *

  • 上传截图,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处理售后问题(请上传jpg格式截图)

    02.付款后文章内容截图 *

  • 上传截图,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处理售后问题(请上传jpg格式截图)

    03.商户单号 *

    04.问题描述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