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阳能分析

黑光伏产业好多年,马督工:我打脸了

来源:光伏测试网

时间:2020-10-22

马督工:常用ID马前卒,笔名马平, 原名任冲昊,网络名号马督工(公),知乎大V,“工业党”知名代表,独立评论员,毕业于同济大学,曾为《瞭望东方杂志社》筹备部编辑,现为《观察者网》媒体评论人。曾在穿越题材网络小说《临高启明》担任主角,著有《大目标:我们与这个世界的政治协商》一书。

十年前,马督工极不看好光伏,认为光伏产业高度依赖国外市场,是两头在外,污染在内;十年后,马督工承认自己打脸,认为中国人终于可以说光伏产业是在引领世界,是第一个由中国企业建成全产业链优势的产业,连华为代表的通信产业都赶不上。在马督工看来,中国光伏产业已经不仅仅是一个赚钱的产业,还为全世界奉献了一个清洁能源的项目。

10月4日,B站时长16分48秒的马督工解读中国碳中和目标中,马督工对光伏产业的了解比光伏人还全面、深入。督工认为:未来30年,中国只需要一个若羌县的面积便可满足全年的用电需求;督工竟然还预期:HJT将成为未来光伏高效电池新技术。

有光伏狗表示:

督工:您终于幡然醒悟!在涉及到俺自己的专业领域 - [我笑哭]。

- 督工说的整体没错,但是现在上游硅片的成本基本稳住了,主要就是电池片的生产,一片166的硅片大概1块,但是电池片就是5-6块左右。

- 现在生产的电池片效率能基本稳定在23左右,这是一个很恐怖的概念,我在大学(17年)的时候,课本上提到的还是18左右,单面的理论效率可以到达30(实验室27),但是现在PREC双面理论效率可以到32左右。

- 09年开始光伏产业靠吃补贴起了一大批公司,从多晶到单晶再到PREC再到现在的双面,再到未来的钙钛矿叠层,也有一大批公司倒闭,10年时间技术进步太大了,很多人都没适应。

- 现在全国有近10家大型企业都是超过百亿的公司,从17年开始国家就已经开始逐步减少补贴了,因为可以盈利了,到现在其实很多都不到3毛了,我们行业的目标甚至是1毛一度电。

- 你们可能难以想象我们光伏行业吊打全球是什么概念,中美对比中光伏行业的行业竞争比值超过100比1,从10年光伏行业的贸易战就开始了,现在全球基本就是中国电池片在出口,疫情期间订单都是拉满的(基本都是国外)我们公司每天订单根本做不完。

也有人表示:

- 这几年并网技术也进步很大,并不是只有光伏技术再进步,能被电网越来越接受就说明了很多问题,况且之后的薄膜电池能够解决一些困难。

作为网红主播,马督工在视频中对光伏的介绍尽管已经和深入,但作为光伏专业人员,依然发现了一些略有瑕疵的漏洞:

第一,15%的转化效率已经是好几年前的常规参数了,现在市面上的常见的单晶组件都在19%以上;

第二,组件带倾角在我国的大部分地区都会提高单位面积全年辐照度,按照督工语境是减少;

第三,达到转化效率20%,利用PREC+半片或者叠瓦技术可以轻松达到,并非非得采用异质结,而且现在用的比较多的双面组件的单面就可以达到20%以上,如果把背面的增益也算上远远不止,当然一般不这么算。

另外纠正一下弹幕里的一条,保利协鑫不做太阳能组件,只做硅料硅片;但协鑫集成做太阳能组件(抱歉,有点吹毛求刺,马督工您继续)

后浪推前浪

马督工的“前浪”分析显然是错了,此前他预言的时候,光伏很明显不是一个一般形式的发展历程,而是新生事物窗口期,在窗口期刚开放的时候,作为非专业人士可以批评一些乱象,但对整个产业的观察还是要听听专业人士的想法,否则以网红的影响力会误导很多人;在形势明确后,马督工的“后浪”敢于纠正“前浪”的错误,顺应时代潮流,才是真的识时务者。


特别声明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国际太阳能光伏网无关,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凡注明“来源:国际太阳能光伏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国际太阳能光伏网,转载时请署名来源。

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或其它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

微信 朋友圈

相关推荐

更多太阳能光伏信息推荐 >

图片正在生成中...

关闭

    退款类型:

    01.支付成功截图 *

  • 上传截图,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处理售后问题(请上传jpg格式截图)

    02.付款后文章内容截图 *

  • 上传截图,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处理售后问题(请上传jpg格式截图)

    03.商户单号 *

    04.问题描述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