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伏企业
来源:隆基股份
时间:2021-03-24
自“双碳”目标提出以来,光伏行业被视为能源结构调整的主要途径之一,叠加“十四五”光伏全面平价的首年,光伏电站的投资、建设以及发展模式正在被重塑。
三月中旬刚刚结束的“碳达峰”愿景下光伏电站发展趋势研讨会上,与会各方共同发起“关于共同推进友好型光伏电站建设的倡议”。
这意味着,光伏电站的发展模式已经从粗放型迈向精细化,友好型光伏电站将成为光伏能源发展的“绿色样本”。
去年9月,我国向世界宣布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双碳战略目标成为我国低碳发展的必然趋势。
与此同时,光伏平价全面实现,组件、逆变器等设备成本在不断降低,最低初始投资成本不再是最优解决方案,建设友好型电站才是整个光伏行业发展的最终目标。
这就要求光伏电站在实现发电收益、经济收益的同时还要兼顾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光伏电站承担的责任不单单是清洁能源供给,更多的是绿色能源的综合解决方案开发,以及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综合效益提升。
基于新时期光伏发电产业发展方向和趋势要求,隆基清洁能源技术总监邬林勇博士认为,“未来的光伏电站要实现环境友好、电网友好、系统友好、收益友好,才能最大化地提高收益。”
“碳达峰”愿景下光伏电站发展趋势研讨会上,与会各方共同提出关于“共同推进全生命周期友好型光伏电站建设的倡议”,系统描述了友好型光伏电站的“四个友好”,让每一度电都贯穿“友好”原则。
建一座光伏电站很简单,但建一座友好型性光伏电站并不容易。友好型光伏电站并不是简单拼凑最好的组件、逆变器、支架等设备,而是要考虑全生命周期的“四个友好”。必须站在整个综合发展的系统角度,全面考虑电力系统、其他能源类型、生态环境以及用电方等各个方面的统筹协调。
陕西宜君峡光250MW光伏发电项目就是友好型光伏电站最佳代表,不仅全面实现全容量并网、绿色农业收益,还完成了生态全面修复、系统高效协同的使命。
作为“领跑者”项目,该电站配套了双面专用跟踪支架、单晶双面、多路MPPT逆变器、储能技术等先进技术,在发电量上超出预期二类三类边界,绿色的电力源源不断地通过电网,输送到西安境内的草滩供电局,让西安的工商业用电和居民用电更加“低碳”“洁净”。同时,这座电站还克服了水土流失的难题,在光伏板间建起数百座农业大棚,把荒地变成农业良田,实现了集发电、农业、旅游、扶贫“四位一体”的解决方案。
邬林勇博士
隆基清洁能源技术总监
Q:友好型电站的“友好”具体体现哪些方面?和传统电站相比有哪些优势?
A:友好型电站的四个“友好”分别为环境友好、电网友好、系统友好和收益友好。相比传统电站,首先,友好型电站既关注经济效益,也兼顾社会效益;其次,友好型电站更关注减碳,这是传统电站所不具备的。
Q:建设友好型电站需要哪些技术和政策方面的支持?
A:我们需要通过技术创新推进碳达峰,实现碳中和。这就要求光伏技术要和其他发电技术相融合,实现多能互补;要和输电技术、大规模的储能技术、新型用电技术(电采暖、电制氢)跨行业融合创新。政策方面,光伏电站目前面临的非技术成本相对较高,储能系统没有明确的市场机制等。但眼下,我们更需要的是出台电、碳融合的市场机制。
Q:友好型光伏电站如何助力“碳达峰”“碳中和”?
A:对能源领域来说,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两条途径是:生产侧要转向清洁主导;消费侧要转向以电为中心和再电器化。友好型光伏电站能助力实现供给侧的清洁能源主导;通过远网协调助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通过助力能源消费侧的再电气化,比如与高载能行业相结合的场景化解决方案开发,实现能源消费侧的减碳。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国际太阳能光伏网无关,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凡注明“来源:国际太阳能光伏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国际太阳能光伏网,转载时请署名来源。
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或其它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
晶澳科技 JA Solar 6分钟前
正泰新能Astronergy 7分钟前
光伏头条 54分钟前
图片正在生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