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伏逆变器
来源:光伏头条
时间:2025-07-21
据伍德麦肯兹报告,2024年华为、阳光电源合计占55%的市场份额。其余出货量排名前十的企业之中,除华为、阳光电源之外,首次没有企业市场份额超过5%。
光伏逆变器行业竞争之激烈可见一斑。
在增速最快的国内市场,特别是央企主导的项目招投标市场,同样如此。据光伏头条统计,今年上半年,央企定标165GW逆变器招标项目之中,有93家逆变器制造商或代理商中标。
其中,华为、阳光电源、科华数能、特变电工、禾望电气、爱士惟、锦浪科技、正泰电源、株洲变流、上能电气、固德威、古瑞瓦特、科士达等13家企业是主要中标企业,合计中标161GW。
(注:文中所有统计数据均基于已公开且有明确中标量的招标信息数据,不包括集采未分配份额,如有遗漏欢迎补充)
148.56GW集采项目
成逆变器巨头的盛宴
近年来,集采或者框架采购成为央企光伏逆变器招标的重要形式。据光伏头条统计,2025年上半年央企165.15GW项目之中,集采项目合计容量达148.56GW,占比高达89.95%。
由此可见,央企近九成项目来自于集采。集采项目的中标人多为光伏逆变器领域的头部企业。
光伏头条统计,2025年上半年电建、中核、华电、大唐、中广核、华能、三峡、南水北调、中石化的集采项目,中标企业均为华为、株洲变流、上能电气、阳光电源、特变电工等龙头企业。
从中标企业的分布来看,华为、株洲变流、上能电气、阳光电源、特变电工是央企集采项目的主要中标企业,其余企业则零星中标。
其中原因,除集采项目动辄吉瓦级,考验逆变器制造商的供应能力之外,也可见央企对于头部逆变器企业产品品质与服务能力的认可。
以中国电建51GW集采项目为例,招标方要求集中式逆变器近三年业绩不低于500MW,组串式逆变器业绩不低于1000MW。
投标人应按合同要求完成光伏逆变器的设计、制造、试验、包装、运输至现场(或港口)及交货、现场开箱检查、安装指导、调试试验、试运行、消缺.性能保证的考核验收、技术服务和质保期内的维修及保养等工作。
投标方应至少安排两名及以上专业技术人员全程负责设备安装(外部接线进行指导工作、内部接线)、调试、试运行、消缺、验收至最终交付生产的一系列工作;逆变器设备安装调试期间负责监管保持箱式房内部清洁。
13家逆变器巨头中标解析
光伏头条据公开信息统计,除集采项目之外,华为、株洲变流、上能电气、阳光电源、特变电工、正泰电源、锦浪科技、固德威、首航新能、科华数能、禾望电气、科士达、古瑞瓦特等13家逆变器巨头还在逆变器招投标市场上收获12.36GW订单。因此,光伏巨头们合计收获161GW逆变器大单。
相较于组件领域的价格战与技术分化,价格相对趋稳且同质化比较明显的逆变器行业何以壁垒分明?
答案肯定是源于企业自身综合能力与品牌优势的积淀。
2003年,阳光电源推出了我国首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0kW并网光伏逆变器。
2005年,锦浪科技成立,专业从事逆变器研发、生产和销售。
2007年,禾望电气成立,专注于业新能源和电气传动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
2007年,科华数能迈入新能源领域,并且在同年推出光伏逆变器风电专用电源设备。
2008年,以UPS起家的科士达于进军光伏逆变器领域,2009年开始批量销售相应的产品和服务。
2009年,上海正泰电源系统有限公司成立,致力于为新能源及电力行业提供性能优异的光伏逆变与储能变流等设备。
2009年,中车时代电气旗下的株洲变流正式进军光伏逆变器市场。
2010年,古瑞瓦特成立,专注于研发制造太阳能并网、离网、储能逆变器。
2011年,固德威创立,专注于太阳能、储能等新能源电力电源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2011年前后,特变电工开始布局光伏逆变器领域。
2012年,上能电气成立,从事自主品牌光伏逆变器的研发及生产。
2013年,华为强势入场,并迅速确立组串式逆变器技术路线,终成为逆变器领域龙头。
2013年,首航新能源成立,专注于新能源电力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
在光伏产业二十多年发展历程中,目前主流的光伏逆变器企业无不经历产业的潮起潮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涤荡出赖以立足行业的经验与优势。
同时,逆变器行业整体转型,适应行业变化的速度也非常迅速。如今在行业进入新的发展周期之后,逆变器巨头们掀起新的变革潮。
从1500V到2000V,从300kW到400kW+、从光伏逆变器到光储一体化,从设备制造商到解决方案供应商……
光伏逆变器企业再次走在了行业的前列。
有鉴于此,即便央企的订单在上半年已经被瓜分殆尽,2025年下半场依然会有技术迭代,场景化创新以及系统化解决方案的更新。因此2025年,逆变器行业的下半场会更精彩。
附:2025年上半年主要逆变器厂商中标央企项目情况表
声明:本文所属数据主要来自于公开数据以及企业调研,我们力求数据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如有遗漏欢迎联系补充。本数据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来源:光伏头条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国际太阳能光伏网无关,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凡注明“来源:国际太阳能光伏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国际太阳能光伏网,转载时请署名来源。
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或其它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
国家能源局 19分钟前
国家能源局 19分钟前
国家能源局 19分钟前
图片正在生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