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站零部件

重磅!HYPSET联合西南交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科研成果荣登风工程领域国际顶级期刊!

来源:汇耀品尚能源科技

时间:2025-09-11

随着光伏发电在山地和鱼塘的广泛应用,柔性光伏支架以其低成本、大跨度(45米)和强适应性成为趋势,但高柔度、低阻尼特性使其极易受风荷载影响,威胁结构安全。

2025年9月,汇耀品尚能源科技(HYPSET)联合西南交通大学风工程试验研究中心李明水教授和周祎副教授、中国矿业大学张营营教授在国际顶刊《Journal of Wind Engineering and Industrial Aerodynamics》发表最新研究成果:团队通过创新性的气弹模型风洞试验(1:20缩尺比),系统揭示了45m跨度双层索支撑光伏阵列的风振机理,为行业安全设计提供关键理论支撑,进一步增强市场与资本信心,加速柔性支架赋能下的“光伏+”场景落地

重磅突破:

从“黑箱”走向“量化”

作为创刊于1975年的工程技术领域学术期刊,《Journal of Wind Engineering and Industrial Aerodynamics》致力于推动MECHANICS领域的知识创新和学术交流。该杂志位于JCR-1区,CiteScore指数值为8.9,审稿标准严格,并通过同行评审流程确保发表的文章达到学术界的标准。

据了解,以往的光伏支架风工程研究多集中于单排或小跨度柔性支架,与实际情况相去甚远,参考意义有限

研究论文(部分)

HYPSET此次联合相关高校开展的课题研究《Experimental study on wind-induced response on a 45 m span double-layer cable-supported photovoltaic structure with arrays》,主要针对45米大跨度柔性光伏支架,且气弹模型采用3跨12排双层索支承光伏阵列结构,更接近实际工程规模。课题研究了多排光伏板之间的气动干扰效应,尤其给出了不同倾角和风向下的遮蔽效应,这对类似结构的设计提供了宝贵数据

团队为此次研究设计的风洞试验模型

同时,通过该课题的研究,实验团队还给出了双层悬索柔性光伏支架的风振系数、临界风速和遮蔽比等关键设计参数,使柔性支架的设计从“经验为主”转向“数据驱动”

更重要的是,此次研究+实验验证了双层索支承结构在大跨度、多排阵列中的可行性,尤其为柔性光伏支架系统在复杂地形中的应用提供了保障

科研攻坚:

重塑柔性光伏支架工程设计

在本项研究中,团队通过长达3年的深入研究取得多项突破性发现,对未来的光伏支架工程实践具有极强的指导价值。

研究团队对大气边界层中45米跨距双层缆索支撑光伏阵列结构的风荷载效应进行重点研究,采用1:20比例气动弹性模型进行风洞试验,系统分析倾斜角度、风向及风速对缆索支撑光伏结构的响应特性。

风洞试验现场实拍

研究结果表明:

 · 风力引起的垂直位移,随风速和光伏组件倾斜角度增大而增加。

 · 当迎风角为正值时,光伏板倾斜角度越大,对风致响应的抑制效果越强

 · 负迎风角下结构更易受损

最后,研究团队提出风荷载系数为2.1,该参数可作为双层缆索支撑光伏结构在结构设计中计算等效静风荷载的重要依据

行业价值:

推动光伏行业走向更广阔的未来

此项研究成果的意义远不止于一篇高水平学术论文,它将对行业产业发展产生深远的正向影响,推动行业持续变革:

提升行业安全标准

通过量化关键参数和揭示最危险工况,该研究为未来行业相关设计规范的完善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助于从源头上提升整个行业的安全基准。

增强市场与资本信心

科学、严谨的实验数据将进一步消除业界对于大跨度柔性支架在风载荷下安全性的疑虑,将增强开发者、投资者和金融机构的信心。

加速“光伏+”场景落地

伴随着更可靠的安全设计保障,柔性光伏支架技术将能更自信地帮助光伏电站建设实现更广阔、更复杂的场景覆盖,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更大力量。


HYPSET依托领先的柔性光伏支架系统技术,助力光伏电站建设实现全场景覆盖

值得一提的是,这并非汇耀品尚能源科技(HYPSET)首次在国际学术舞台发声。在2024年,HYPSET就曾联合西南交通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在结构领域国际顶级期刊《Engineering Structures》发表《大跨度柔性光伏支架结构风荷载及风致响应试验研究》论文,并被行业广泛引用。这一次再度登顶国际顶刊,进一步印证了汇HYPSET“科研驱动产业”的战略定力。

此前,HYPSET联合相关高校的重要研究成果已发布于顶刊《Engineering Structures》

此次科研成果的发布,是HYPSET坚持“产学研”深度融合、以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发展的又一力证。未来,HYPSET将继续致力于前沿技术探索,加速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用更安全、更高效、更经济的柔性光伏支架系统解决方案,赋能全球绿色能源转型。

特别声明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国际太阳能光伏网无关,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凡注明“来源:国际太阳能光伏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国际太阳能光伏网,转载时请署名来源。

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或其它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

微信 朋友圈

相关推荐

图片正在生成中...

关闭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