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站零部件
来源:天合跟踪
时间:2025-09-17
随着“双碳”目标向纵深推进,国企主导的大型光伏项目已成为能源结构转型的“主力军”。而随着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推进,在这类高要求、大体量的项目中,跟踪支架逐渐从“可选配置”升级为“标配方案”,应用比例显著提升。这背后,是跟踪支架从“发电量提升工具”到“收益优化利器”的价值重塑。
从“提量”到“增效”,夯实项目收益压舱石在平价上网与市场化改革的双重背景下,国企对项目的经济性评估日趋严格,“收益稳定性”与“额外溢价获取能力”已成为国企项目的核心诉求——追求发电量的同时,通过优化发电质量(稳定性、时段适配性)进一步放大收益价值。
天合跟踪支架的价值,正从“单纯提高发电量”升级为“通过高效稳定发电优化收益结构”,成为国企地面项目巩固收益的关键支撑:其一,通过最高8%的发电效率提升,直接增加标杆电价覆盖下的基础收益;其二,适配绿电交易需求,通过稳定的发电曲线,满足绿电采购方对“电量稳定性”“供电可靠性”的要求,更易获取绿电交易溢价;其三,提升消纳优先级,部分地区对发电效率高、运行稳定的光伏项目给予消纳倾斜,天合跟踪支架保障的持续高效发电,能帮助项目更稳定地纳入保障性消纳范围,避免因消纳不足导致的收益损失。
这种“以高效稳定发电适配机制电价规则”的能力,让天合跟踪支架不仅能放大基础发电量的收益价值,更能帮助国企项目在绿电交易、消纳保障等环节抢占优势,实现“基础收益有保障、额外收益有突破”的收益结构优化,显著提升项目长期盈利稳定性。
华润甘肃夏河项目:“牧光互补”新模式在3500m的高寒高海拔地区,华润甘肃夏河二期50MW“牧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正书写着“板上发电、板下养殖”的生态答卷。从规划之初便明确将“高效发电”与“草原生态保护”列为核心目标——这恰恰与天合跟踪开拓者2P跟踪支架的特性高度契合。
不同于传统支架可能对草原植被、畜牧活动造成的限制,天合跟踪平单轴支架采用轻量化设计,不仅安装便捷、对地表破坏小,更能通过智能追光算法,实时捕捉太阳轨迹,最大化利用高原充足的光照资源。结合天合光能高效至尊组件,让草原既产“绿电”又养“牛羊”,为国企“生态+能源”类项目提供了可复制的跟踪支架应用模板。
东营辉阳国家大基地项目:“渔光互补”新典范东营辉阳清洁能源国家大型风光基地项目地处山东东营刁口乡,海边的地理环境赋予这片场地水上发电、水下养殖的一体化“现代渔业+光伏”的新业态模式。相较于固定支架,天合跟踪开拓者2P跟踪支架离水面更高,在保障发电的同时保证水下的养殖塘不受影响,是渔光互补项目最完美的解决方案,真正实现了一地两用、效益倍增。
同时,天合跟踪根据现场环境为该项目做了设计优化和产品加强,其高强钢长檩条+斜撑设计,保证每块组件至少有8套螺栓安装,让风的分散点更多,组件边框局部受力更小,能从容应对海边强风、高湿的复杂环境,保障发电系统长期稳定运行。
从“适配”到“标配”,天合跟踪凭什么成为国企优选?在国企大型光伏项目中,跟踪支架从“可选”到“标配”的转变,本质是对“效率、可靠、市场化收益”的综合追求——而这正是天合跟踪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一方面,天合跟踪深耕技术研发,既具备适配“牧光互补”、“渔光互补”、“高海拔”等多元场景的定制化能力,又满足国企项目“场景适配+收益优化”的双重需求;另一方面,针对国企项目“大体量、紧周期、高合规”的要求,天合跟踪构建了完善的供应链体系与项目管理流程,具备专业的交付团队,为客户交付提供现场安装技术指导、人员培训、并网验收等全流程服务,以确保项目安装的质量,为电站高效、稳定运营把好最后一道关,保障项目高效交付、如期并网。
如今,随着国企新能源项目向“生态化+市场化”双轨发展,天合跟踪正以更全面的技术能力、更丰富的场景经验,持续巩固“标配之选”的地位。未来,天合跟踪将继续与客户伙伴深度合作,在“双碳”目标下以先进的技术、优秀的方案及可靠的服务激活项目生态与市场化收益双重价值!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国际太阳能光伏网无关,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凡注明“来源:国际太阳能光伏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国际太阳能光伏网,转载时请署名来源。
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或其它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
图片正在生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