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阳能项目
来源:国家能源之声
时间:2025-09-22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掠过海面
不是波光粼粼的浪涛最先夺目
而是一片矗立在海上的“几何秘境”
用点、线、面的交响
重新定义大海与科技的相遇
这就是全球最大的开放式海上光伏
——国家能源集团国华投资
山东HG14海上1000兆瓦项目
一处藏在碧波之上的
“几何美学博物馆”
「点」海面散落的光之像素
高空俯瞰
一根根钢管桩是这场美学盛宴的最小单位
它们是落在海面的“光之像素”
稳稳地矗立在海水之中
每根钢管桩长约23至25米
打入海床约17米
使用寿命可达30年以上
还能抵抗11级强风
和50年一遇的厚达25厘米的海冰侵袭
在波浪的轻晃中
这些钢桩稳稳支撑着巨大光伏平台
成为美学拼图里不可或缺的一笔
「线」大海深处的能量隧道
传输电能的电缆深藏海底
构建起一条高效率能量隧道
该电站在国内光伏领域首次应用
66千伏海缆+陆缆长距离输电线路
和以往海上光伏输电线路相比
容量更大
单位时间内输送的电量更多
成本更具优势
通过这种海缆和陆地电缆“接力跑”的方式
搭建起通畅的“跑道”
更加高效安全地
把来自海上的绿电送往千家万户
「面」碧波之上的光之画布
不同于普通平面
这片“画布”的每一处都藏着精准设计的奥妙
项目所有的光伏板都是面朝南方
板面的倾斜角度是精确调校的15度
可以让光伏板最大化地获取光源
且海上光伏板为双面双玻结构形式
不仅可以直接获取来自上方的光能
还可以吸收来自海面反射的光
提高发电效能
「对称」海与光的平衡诗行
若说“面”是美学的底色
那“对称”便是勾勒底色的平衡笔
以海水为中线
上下左右两侧的光伏平台整齐排列
倾斜角度、间距宽窄整齐划一
每个光伏平台长60米、宽35米
刚好是5个标准篮球场的大小
可安装光伏组件780块
与陆上光伏相比
具有较强的抗腐蚀能力和抗风能力
受温湿度影响较小
发电量更高
「重复」自然韵律的秩序交响
一眼望不到头的“海上光田”之中
光伏支架密密麻麻却井然有序
在大海中撑起绿色希望
百万块光伏组件之下
隐藏着一个“重复密码”
——大型海上钢桁架
与常规基础相比
所需桩基数量更少
既可减少整个项目的用钢量
又可减少海上施工作业量
项目投产后预计年发电约17.8亿度
可满足大约能满足267万居民一年的用电量
为我国乃至世界海上光伏产业规模化发展
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
原来
科技与美学从不是对立面
在这片全球最大开放式海上光伏电站里
“几何”不再是课本里的概念
而是能触摸、能看见、能感受的风景
当人类用智慧与自然对话时
既能收获绿色能量
也能收获一场惊艳的美学盛宴
内容来源 | 国华投资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国际太阳能光伏网无关,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凡注明“来源:国际太阳能光伏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国际太阳能光伏网,转载时请署名来源。
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或其它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
图片正在生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