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阳能技术
来源:今晚网
作者:张熙
时间:2016-05-11
日前,由天津大学封伟教授带领的科研团队设计出国际首个光敏分子/纳米模板复合结构,并制备了全新的单枝/双枝偶氮苯分子共价接枝石墨烯杂化材料,突破了分子级光热能存储与可控释放的难题,为未来太阳能的高能、长效存储与转化提供了重要的材料基础和设计方
向。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材料化学领域顶级期刊《材料化学杂志》上。
传统的太阳能利用主要集中在光电和光热领域,能源循环方式一般为光能转换为电能,再转换为热能,普遍存在能源损耗大,获取成本高,存储与转化困难等问题。光热直接转换与存储技术是颠覆传统能源利用方式,提供
清洁稳定能源的一种新技术,其中分子级化学储热材料是科学家们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封伟团队制备的偶氮苯/石墨烯杂化材料是一种全新的、可直接进行“光能存储——热能释放”的分子级化学储热材料。研究团队在光敏分子的邻位和对位取代基设计的基础上,将光敏分子偶氮苯共价接枝在石墨烯(纳米碳材料)表
面,通过提高偶氮苯的接枝密度和改变空间分子构型,使偶氮苯在石墨烯表面形成多个分子间氢键作用,用氢键实现了对分子储能密度和稳定性的调控。实验结果表明,偶氮苯/石墨烯杂化材料的储热密度达到138Wh/kg,是现有该类材料储热密度的2~3倍,为国际报道的最高值,并可与现有的商业化软包锂离子电池媲美(90-100Wh/kg)。该材料具有突出的光储热循环特性和光可控释放特性,能实现50次的光储热循环,相当于可连续使用4.5年。
目前研究团队正在进一步优化并构建分子级光储热器件。“未来可为航空航天、汽车、自适应保温服等需要热能与温控的系统提供热能输出,提高能源供给效率。”封伟表示。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国际太阳能光伏网无关,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凡注明“来源:国际太阳能光伏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国际太阳能光伏网,转载时请署名来源。
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或其它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
淮北市农业农村局 6分钟前
内蒙古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5分钟前
亭湖生态环境局 27分钟前
图片正在生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