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伏动态

破解“内卷”困局:福膜科技与隆基创新BC合作模式

来源:光伏头条

时间:2025-08-08

一项新技术从实验室走向规模化应用,绝非单一企业能独立完成。产业链生态的协同创新效应,往往是决定技术产业化成败的关键。从单晶取代多晶,到TOPCon取代PERC技术,BC异军突起,莫不如此。

如今,BC 技术正循着同样的路径加速前行,其生态圈从硅片、电池、组件到系统方案不断扩容,产业化进程持续提速。

但BC生态圈又与以往的有所不同,这一点在杭州福膜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福膜科技”)加入 BC 生态圈的过程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8月2日,国际能源网总裁张福龙在“2025 BC生态创新峰会”活动现场对话福膜科技董事长顾方明,听他讲述福膜科技参与加入BC生态圈的契机、动机以及BC技术带来的行业转机!

杭州福膜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顾方明(左)

国际能源网总裁、国能能源研究院院长 张福龙(右)

合作契机:从“间接供应”到“生态共建”

福膜科技与BC生态圈的结缘,源于技术积累与战略需求的高度契合。

早在2010年,福膜科技便实现了PVDF膜的国内首量产,通过背板供应商间接为隆基供货,积累了深厚的产业经验。

2023年SNEC展会期间,福膜科技与隆基技术团队就“轻质组件+BC技术”的合作达成共识,正式开启直接协同创新的新征程。2024年,福膜科技参与隆基BC电池高功率高反黑背板的研发。这一合作契机的背后,是双方对光伏技术趋势的共同判断和价值认同。

从技术层面看,福膜科技的加入为BC组件突破性能瓶颈提供了关键支撑。

顾方明表示,BC电池对封装材料的耐候性、透光率要求堪称严苛:一方面需抵御紫外线对材料的老化影响,另一方面需保留对光电转换有贡献的UV-A波段,这种“矛盾性需求”长期制约着组件性能的提升。

福膜科技通过“光谱精准调控”技术,对不同波段光进行差异化处理:对UV-B全屏蔽以抗老化,对UV-A选择性反射以减少损耗,并配合自主研发光稳定剂,在高分子材料上实现了玻璃级透光效果,且无需烧结工艺。实验室数据显示,全光谱透光率每提升1%,组件功率可同步提升约1%,这一技术可以直接推动BC组件向更高效率迈进。

此外,BC组件在屋顶光伏、立面光伏、阳台光伏、海上光伏、车载/船载光伏和物联网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福膜科技则在材料防腐、防水、防火、AR减反增透、AG防眩光、转光和量子点、高反射、光子晶体炫彩和轻柔可折叠方向积累深厚,可以助力开发出适用于不同场景要求的BC组件。

在顾方明看来,隆基是光伏行业的龙头企业,是一家值得尊敬的企业。福膜科技则是一家以高分子材料功能膜为主业的小公司,在光伏行业中奋斗超过15年,在自己的赛道上有一些创新能力。

顾方明希望能够借助BC生态圈,让福膜科技的技术、产品找到更合适的应有场景。这就是福膜科技加入BC生态圈最直接的意义。

乘数效应:从“单点创新”到“系统作战”

“隆基的全球BC生态协同创新中心是一个非常有远见或者高明的举措,是产业链的破局灯塔”。顾方明对于隆基主导的BC生态圈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隆基是光伏行业的龙头企业,福膜科技则是材料供应商。全球BC生态协同创新中心的建立,在需求与解决方案之间达成了更直接的连接。

顾方明举例说明,今年SNEC展会的前一天,隆基全球分布式研发中心的工作人员到福膜科技提了一个新要求,化工厂、陶瓷厂以及炼钢厂会有酸性物质,需要抗腐蚀性组件。由于协同创新机制,顾方明能够找到隆基的对口单位,现场组织技术讨论,现场给出解决方案。

在顾方明看来,BC生态圈联合创新机制的建立让上下游创新团队从松散耦合走向系统作战,让需求直通研发,从而大大缩短了从技术创新到产品应用的周期。

如今,福膜科技深耕材料领域十五载,也曾与许多产业链企业、行业龙头建立过合作机制。顾方明表示,隆基创立的协同创新机制的最大不同是,双方不仅签订了严谨、严格的合作协议,而且给定研发标的和范围,双方必须认真履行协议。

与此同时,与隆基的协同创新合作,并不影响福膜科技的独立性。“双方在尊重知识产权、尊重协议,尊重各自商业利益的基础上,达成双赢。”顾方明表示。

由此可见,在光伏行业同质化竞争加剧的背景下,BC生态圈提供了“技术变现”的清晰路径。

通过与隆基的深度绑定,福膜科技的创新成果得以快速落地,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同时,BC生态圈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让企业敢于在长期研发上进行投入——双方签订的合作协议明确了成果归属与利益分配,既保障了福膜科技在细分领域的技术独立性,又避免了创新成果被无序模仿的风险。这种“安全创新”的环境,正是福膜科技能够持续推出差异化产品的核心保障。

BC生态圈扩容:加速BC产业化的“生态赋能”逻辑

光伏产业竞争之激烈,甚至已经发展成为“内卷式”竞争。

对此,隆基绿能创始人李振国表示,过去20年里,光伏行业几乎任何一项创新,都会迅速成为行业的公共知识。这在行业偏短缺的时候对创新者、先行者并不会形成伤害。一旦供需错配,这种伤害就显现出来,甚至全行业都会受到牵连。


BC生态圈的此次扩容绝非简单的“供应链扩张”,而是通过构建“协同创新网络”,系统性解决技术创新迅速转变为行业公共知识的难题。

作为BC生态圈的重要参与者之一,福膜科技深有体会,这种生态模式正在重塑光伏产业的发展逻辑。

首先,生态圈通过“技术协同”降低产业化门槛。光伏产业长期存在“创新孤岛”现象:电池企业与材料企业各自为战,技术路线难以匹配。BC生态圈通过建立“需求直达研发”机制,让上下游企业提前介入技术定义阶段。

其次,生态圈以价值为纽带进行协同创新。隆基选择BC生态圈企业的标准是要有解决问题能力、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以福膜科技为例,顾方明表示,BC组件需要高品质的材料供应,需要每一个供应商能保障大规模、稳定的供货。对任何供应商来说,要满足隆基严苛的质量标准,的确很有挑战。福膜科技对此高度重视,对产品的质量控制做到如履薄冰、如履深渊;此外,还要采取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实施质量的全要素管理,要尽到一个合格供应商的责任,对客户负责。

再次,BC生态圈保障各方利益共享。作为光伏龙头,隆基对于参加生态圈的供应商提供稳定的订单,并且实行固定毛利润。稳定的订单、不用卷价格的毛利率对于福膜科技而言,无疑创造了便利的创新环境,为企业自身发展提供了相应的保障。

结语:生态共赢塑造光伏产业新未来

BC生态圈的价值,本质上是通过“协同”打破产业发展的瓶颈。对福膜科技而言,加入生态圈不仅是技术与资源的互补,更是未来发展方向以及前景的保障;对整个行业而言,BC生态圈为行业破内卷、为光伏技术迭代升级提供了另一种发展模式。


在隆基BC生态圈的协同创新体系下,福膜科技的技术积淀正在转化为产业突破的加速度。随着固定毛利机制保障研发投入、双向排他协议守护创新火种,一条“技术共享不泄密、价值共创不分家”的协同创新模式逐渐清晰。

当每个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在BC生态圈中找准支点,中国光伏就能从“单点闪耀”迈向“系统领先”。BC技术的大规模产业化征途,终将由这样的生态合力铸就。

来源:光伏头条

特别声明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国际太阳能光伏网无关,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凡注明“来源:国际太阳能光伏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国际太阳能光伏网,转载时请署名来源。

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或其它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

微信 朋友圈

相关推荐

更多太阳能光伏信息推荐 >

图片正在生成中...

关闭

    退款类型:

    01.支付成功截图 *

  • 上传截图,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处理售后问题(请上传jpg格式截图)

    02.付款后文章内容截图 *

  • 上传截图,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处理售后问题(请上传jpg格式截图)

    03.商户单号 *

    04.问题描述

返回